湿电子化学品又称工艺化学品,是微电子、光电子湿法工艺(主要包括湿法刻蚀、湿法清洗)制程中使用的各种液体化工材料。湿电子化学品按照大类一般可划分为通用化学品(通常为超净高纯试剂)和功能性化学品。湿电子化学品主要用于半导体、光伏太阳能电池、LED 和平板显示等电子信息产品的清洗、蚀刻等工艺环节。
从全球视角来看,受益于半导体、显示面板、光伏等下游市场的发展,电子湿化学品行业发展迅速,三大领域湿电子化学品市场规模总计将达到825.2亿元,2022-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8.89%。从中国市场来看,我国在集成电路、显示面板、太阳能光伏三个应用市场的湿电子化学品需求在未来几年还将持续提升,2022-2025年CAGR为22%,下游产能扩张是湿电子化学品市场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2021-2025年中国湿电子化学品市场规模及需求情况
◎ 集成电路需求:我国集成电路行业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占比相对较低,随着12寸晶圆尺寸增加,耗用的湿电子化学品数量指数增长,2022-2025年复合增速为19%,其中双氧水和硫酸需求量较大。
◎ 显示面板需求:随着多条在建产线产能的投产,显示面板产能的持续扩张,带动显示面板用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稳健增长,随着多条在建产线产能的投产,显示面板产能的持续扩张,带动显示面板用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稳健增长,我国TFT-LCD面板用湿电子化学品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66.9亿元;我国OLED面板用湿电子化学品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59.6亿元。
◎ 光伏行业需求:2023年我国太阳能光伏领域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将达到170.01万吨,预计到2025年我国太阳能光伏领域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将增长至201.40万吨,年均复合增速达8.84%。
在行业环境变化的驱动下,未来五年乃至更长周期我国湿化学品行业将呈现五大趋势:
目前全球范围内从事湿电子化学品的厂商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以及中国大陆等地区,全球湿电子化学品市场主要被欧美及日本企业占据。中国大陆电子湿化学品总体市场集中度不高,细分产品领域具有一定的市场集中度,海外企业仍主导湿电子化学品市场,本土企业市占率有望开始提升,中国湿电子化学品行业或进入快速发展期。国内主要企业产品矩阵大体相同,不同公司各有侧重,目前缺乏在多个品种均拥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龙头企业,各企业优势产品相对单一,且较多布局低端电子化学品应用领域,高端产品国产化率低,国产替代迫在眉睫。
由于湿电子化学品下游客户对湿电子化学品需求相对分散,通过积累丰富的产品矩阵,为客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是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因素。一是湿电子化学品细分种类多,不同类型利润水平不同。按下游用途划分,主要分为通用化学品和功能化学品,其中通用化学品占湿电子化学品整体需求的88%;虽然通用湿电子化学品用量大,但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利润高。
二是部分产品存在同质化问题,结构性供应过剩开始显现。目前江化微、格林达、中巨芯等国内企业均有在建或规划湿化学品项目,存在突出的产品同质化问题,如电子级硫酸、电子级氨水按照现有产能测算存在严重过剩。以海外为鉴,全球湿电子化学品行业参与者分为多元化集团与专业型生产商 ,老牌厂商以多元化集团为主,新进者多为专业生产商,湿电子化学品品种规格繁多,单点突破是新进者较为可行的成长路径。
历经多年技术积累,2020年以来我们已经看到以兴发集团、江化微、晶瑞电材为代表的中国湿电子化学品企业在部分G5级别的湿电子化学品上实现客户突破。一是行业存在多方面进入壁垒,技术壁垒为第一壁垒;行业壁垒主要体现在三方面:技术壁垒、认证壁垒、人才壁垒,其次资金壁垒、市场壁垒、资质壁垒等也构成行业进入壁垒。二是下游技术不断升级进步,推动技术升级与产品创新。湿电子化学品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应用领域广泛,对技术要求很高,对于产品及其供应系统有着苛刻的要求,下游技术升级驱动湿电子化学品技术继续提升。
一是持续增强客户粘性,积极争取先发优势。湿电子化学品客户更加注重质量、稳定供应等因素,率先进入供应链的企业有较强先发优势。
二是构建闭环业务模式,降低环保及生产成本。随着湿电子化学品快速增长,同时也将产生大量废液,对废液进行回收、加工、再利用,减少对环境影响、降低生产成本,是未来湿电子化学品企业发展方向之一。
三是围绕下游制造企业进行布局,提升客户响应能力。湿电子化学品存在严格的运输半径限制,需要围绕下游企业进行生产布局,当前厂商大多建厂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西南地区随着下游产能转移有望成为下一个热地。
原材料成本占比高,成本控制能力对企业影响较大。湿电子化学品成本中原材料成本占比较高(60%-80%),因此原材料成本的控制对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稳定性至关重要。影响湿化学品企业能力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原材料自供水平,具备上游原材料优势,毛利率稳定;二是产品应用领域,半导体优于显示面板和光伏,其中以半导体为主要下游的毛利润更高,如安集科技、上海新阳、格林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