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深高速公路连云港至淮安段是《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年)》中长春至深圳高速公路(G25)的组成部分,作为江苏省“十五射六纵十横”高速公路网中南京至连云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路段,是连接南京至淮安、连云港等苏北城市的最便捷运输通道,在国家和区域路网中居重要地位。

为加快推动工程绿色低碳建设,打造连淮环保样板工程,项目引入绿色中心管理模式。半年多来,环保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路径和经验成果。

一、全方位、体系化绿色管控

1、建立管理体系,推动分级管控

构建“指挥部—绿色中心—监理、施工单位”四位一体的绿色管理体系,编制并下发了《长深高速连云港至淮安段扩建工程绿色低碳管理制度》及配套绿色低碳管理用表。项目开工以来,全线共辨识350个绿色风险源,建立绿色风险分级管控-季度-年度的动态评价运行机制。

2、综合监测手段,全天候实时监管

综合运用在线监测、定期监测、移动监测,对项目场界及敏感点的大气、噪声、水质等进行监测。布设带状式大气点39处,对整个项目实施24小时不间断的实时监测,监测数据同步上传平台,同时建立了丰富的应急预案,确保对环境状况的实时监控与及时响应。

3、精细分类管理,精准管控落实

在噪声敏感区域采取限行、限速措施,合理控制车流量和车速,减少噪声污染。对于易产生扬尘的施工工序(如桥梁拆除、土方转运等),采取湿法作业,有效抑制扬尘扩散。项目的拌合场、预制场、钢筋加工厂及生活区均配备了污水处理设施,确保污水达标排放,同时施工现场设置沉淀池,污水沉淀后循环利用。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实行分类存放和清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特定区域监测,特殊手段解决

部分施工区域靠近居民区,为减少由于施工机械震动对地下管线和周边设施造成的影响,绿色中心对这些特殊区域部署了监测设备,采集震动和噪音数据并实时分析,可以更准确地评估重型机械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保障了施工进度的同时提升了周边居民的满意度。

5、管控修复并行,共筑绿色景观

在施工过程中,对桥下空间进行全线复绿工作,通过生态边坡建设、中央间隔带及互通区绿化等工作,在项目现场筑起了一道靓丽的景观。

二、科技化、数字化赋能管控

1、开发管理平台,数字赋能管控

开发绿色环保线上管理平台,实时上传日常绿色环保巡查整改、项目进度、信息统计等资料,确保各标段环保措施有效落实。

2、智慧工地系统,优化管理提能效

运用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实现预制箱梁工厂化生产、智慧化管理,减少材料、设备运输成本,建立自动化用电监控管理平台,监控和优化两区三场的电力使用,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创新技术研发应用,节能减污染

使用气模料仓替代传统钢结构储料仓,有效减少传统钢结构建设时间并降低运营成本。在建设沥青拌合站的过程中,采用CMR新能源环保燃料与LY50电换热器技术相结合解决沥青生产过程中加热时间长、耗能高、污染大、噪音高等问题。